查看原文
其他

【家庭心理】放手不松手、援手不插手!父母占领C位不如提高段位

宣传统战处 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 2022-09-23


家庭心理专栏

_

之适应篇

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成才的两个最重要的场所,我们发现,很多家长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困惑。 父母之爱,是否始终能追随孩子内在需求,帮助孩子成长?对于婴儿来说,饿了喂饭、遇冷添衣被是父母之爱;对于即将成人的青年来说,信任和尊重、引导和探讨才是爱。在孩子的人生舞台上,父母的站位很讲究。孩子的整个成长期,父母不放手成阻碍、不插手易失责,需要不断对“管”做技术性调整。
因此,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与江南大学共同开设家庭心理专栏,回应家长关切。专栏共计推出4期,内容包括适应篇、识别篇、干预篇、情绪篇。第一期适应篇精选了人际、学业等常见问题,一起来看看吧!

CHAPTER 01

第1章节

Q1:进入大学,孩子的同学、室友来自全国各地,文化、生活习惯各不相同,难免发生分歧,如何和睦相处?
大学其实是一个小社会,是孩子成人后踏入社会的一个重要衔接。离开父母进入大学,意味着要独自处理各种人际关系,学会自己去解决问题。 (一)首先家长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。摆正心态,不要过度紧张、担心,理解和正视孩子面临的问题,帮孩子找出分歧、矛盾发生的原因,即不过分责备,也不偏袒孩子,让他们学会面对问题。 (二)指导孩子科学有效沟通。家长要指导孩子通过聊天等方式,了解同学彼此之间的性格特点,促进同学、室友之间的关系和谐。 (三)教孩子放低自己的优越感。孩子在家时都是众星捧月,是父母的宝贝,自我意识比较强,到大学后,就要放低自己的优越感,不要对同学趾高气扬,老是指使别人做事等。 (四)教孩子要懂得相互尊重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,我们应该尊重对方,不要随便讨论别人的出身、家庭条件、民族文化等。 (五)教孩子不要随便打听室友的隐私。宿舍是个小团体,私密空间很小,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小秘密不想被人知道。 刚进入大学,同学之间发生分歧、矛盾,这是正常现象,与同学相处过程需要一个磨合期、适应期,只有彼此不断地沟通交流,才能让人际关系更和谐。




_

CHAPTER 02

第2章节


Q2: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与高中发生较大变化,孩子失去方向,不会规划大学生活,浑浑噩噩,家长应该怎么做?
(一)首先家长要给孩子安全感。保持适度联络,过分紧密会将焦虑传递给孩子,给孩子自主社交、学习、探索的自由空间。 (二)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。家长要学会放手,不要掌控孩子的生活,让孩子独立面对各种困境、难题,慢慢成长,才能增强自信心。 (三)教孩子制定一些计划、提出一些期望。大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,可以指导孩子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,尽量多吸收专业知识,拿到必要的证书,为步入社会、应聘工作增加筹码。 (四)鼓励孩子参加大学社团活动。社团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孩子自身的能力,还可以结交一些志趣相投的朋友,让孩子不那么孤单,生活也会变得丰富多彩。 (五)教孩子学会请教他人。学长学姐们可能也经历过迷茫的阶段,辅导员、班主任或任课老师也可以帮助分析和开导。要让孩子知道自己不是孤立无援的,有问题是可以寻求帮助的。 (六)教孩子学会自律,鼓励孩子坚持锻炼身体。适当的运动不仅能让孩子有一个好身体,还可以释放不良情绪,缓解压力。


_

CHAPTER 03

第3章节


Q3:在大学之前只在意学习,但大学里评价标准多元,孩子因各方面能力不如他人而感到自卑,家长应该怎么做? 大学生活丰富多彩,有许多展现自己能力的舞台,孩子面对全国各地来的优秀同学,会因自己各方面能力不足而产生自卑感。那作为家长,该怎样做呢? (一)首先家长要了解清楚孩子产生自卑想法的原因。 (二)懂得鼓励和赞赏孩子。尽量与孩子站在一个平等的角度上,给孩子正确的引导,多给予鼓励和支持,让孩子找到自己身上的优点,慢慢建立自信心。 (三)接纳孩子的缺点,正视孩子的成长。一味地指责和批评孩子,会让亲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,让孩子失去与父母交流的欲望。因此,要先保证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,给孩子更多的宽容。 (四)尊重孩子的选择。替孩子做选择,也不征求孩子的意见,长此以往,孩子没得到自己想要的,不仅会产生逆反心理,还会逐渐变得没主见、没自信。孩子有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,才会变得越来越自信。 (五)激发孩子发展能力的主动性。鼓励孩子的好奇心,引导孩子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,充分调动孩子自主培养能力的积极性。

 


_

CHAPTER 04

第4章节


Q4:孩子并不喜欢所学专业,成绩也不如高中时优秀,但转专业条件很难达到,家长应该怎么做? (一)尊重孩子的想法。家长的焦虑会让孩子更加无所适从,更加迷茫。家长应该调整好心态,支持、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意愿,和孩子认真沟通,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办法,至少不可以草率。 (二)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。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,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,鼓励孩子找到当下可以去做的事情,帮助孩子调整心态。 (三)了解孩子的意向。问问孩子为何如此选择,是否已经考虑清楚,是否明确自己的意向专业,这样才能更好地给孩子做参考。 (四)帮孩子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。家长应该了解孩子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样的计划和定位,孩子是否清楚自己未来的目标及意向工作。虽然家长需要参与这个过程,但最后决定权还是要交给孩子。 (五)鼓励孩子及时跟老师沟通。有些家长可能对孩子的专业了解比较少,孩子可以通过跟老师沟通,了解专业发展前景、就业方式、工作环境等以及转专业相关的手续问题。



放手不是不过问

插手不是全替代

希望所有父母能找到正确的站位

希望所有教养都随孩子健康成长


供稿: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中心

    在看的你正在变好看 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